心灵五大层次
身体层次(annamaya kos'a)
身体层次意指「食物层次」:anna 意为「食物」。 这个层次由五大基本塬素所构成,像机器一般,执行物质世界的各种行动。但是也正如任何机器,它没有自我意志,它需要一个操作者来控制,而此操作者就是「粗钝心灵层次」(ka'mamaya kos'a),亦即最粗钝的心灵层次。
1. 粗钝心灵层次(ka'mamaya kos'a)
「粗钝心灵层次」意指「慾望层次」:ka'ma 意为「物质慾望」。 粗钝心灵层次有叁种作用:1. 透过身体层次感觉器官的作用感受到来自外在世界的刺激 2. 在这些刺激的基础上产生慾望 3. 利用运动器官实现这些慾望。这一层次的心灵控制了器官和本能的作用,它促使身体满足如饮食、睡眠、性及恐惧等本能作用。
在日常生活裡,人在物质层面上维持他的生存,粗钝的物质形成心灵享受的标的,由于心灵以粗钝的物质作为享受的客体,心灵也变得粗钝。 人和动物身上都有饮食、睡眠、恐惧和性的慾望之心理倾向,所以这两者差别何在? 人和动物之间的区别,在于人拥有法性的意识。人可以从事法性的修持,但动物则否。一个不追求法性之路的人,儘管他拥有人身但与禽兽无异。
人能够依据自己的情绪倾向从精细向更精细前进或从粗钝向更粗钝堕落。许多「主义」都是基于粗钝心灵层次而来。在社会经济理论裡,经济的因素是唯一的因素,然而粗钝心灵仅只是一个心灵层次。即使树木也拥有粗钝的心灵,所以它们从土地、水和空气取得生命的能量,身体层次佔优势时,其他的心灵层次就潜藏不动,心灵自身与粗钝之物认同,所以它没有「我觉」。因此,个体意识也没有感知的能力。
当心灵处于睡眠静止的状态,它无法让只是至上意识反映的个体意识将自身展现出来。 侷限在身体的层面使人粗钝,因为它无法提升人的心灵。
2. 精细心灵层次(manomaya kos'a)
「精细心灵层次」意指「心智层次」。 精细心灵层次直接控制意识心灵。它具有四种作用:1. 记忆(smaran'a)2. 思考(manana)3. 经验快乐和痛苦 4. 作梦。
1. 记忆: 有两种型态──大脑记忆和超脑记忆。 根据瑜伽科学,人在清醒的状态下,从感觉器官接收到来自外在的波动,影响了意识心灵和神经系统,使得它们浮动不安。这种波动就在脑细胞中留下波动的印象,此印象可长可短端视波动的强度而定。当此波动再度出现,过去的经验再度被经歷时,就称之为「记忆」。
其次,第二种的记忆不依赖身体的脑细胞。这是一种超脑记忆。它记得前世心灵和灵魂住在另一个躯体内的事情。通常儿童在五岁以前会有前世记忆的印象。但过了五岁后,他们就会遗忘,这种记忆就慢慢消失了。如果超过五岁,他们仍然记得前世,那么他们就会同时活在「两个世界」裡,一个前世,一个现在,如此他们将无法适应现有的这个肉身和环境而造成死亡,以取得另一个易于适应的肉身。
2. 思考: 人的思考大多在此一层次进行。所有知性的推理、科学的思想以及问题的解决都出现于此。对大部分的人而言,精细心灵处理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相关的问题。它是心灵对于资讯、处理和计算的层次,也是哲学的心灵层次。「关于精细心灵,在哲学上的一些争议有讨论的必要。由于心智上的差异,涌现出不同的哲学思想,例如佛教、耆那教、回教、基督教等等,但是只有在灵性上我们才找得出关于从精细到最精细,包括了灵魂 (自性) 的论题。」
3. 经验快乐和痛苦: 心灵在精细心灵层次经歷快乐和痛苦的经验,这是它过去行为的果报。心灵是五十种心灵情绪倾向作用 (vrttis) 的集体展现。心灵情绪倾向作用由腺体的分泌而来,任何腺体分泌过多或不足,均会造成腺体的虚弱,而致使心灵受到该心灵情绪倾向作用的影响。因此,不同的个体受制于不同心灵情绪倾向作用的支配,其观点也随之有所不同,所以鞋匠会注意到该擦拭的脏鞋子,而小偷则会注意到他要偷的新鞋子。
最活跃的心灵情绪倾向持续作用于心灵,心灵将寻找某一特定物体以满足该心灵情绪倾向作用。如果物体的波动和心灵情绪倾向作用的波动是和谐的,如果该物体能够满足那些心灵情绪倾向作用,那么此人将会经验「快乐」(sukham)的感受。如果物体散发的波动与此人的心灵情绪倾向作用或业力 (sam'ska'ras) 格格不入,那么会导致他的神经紧张,而经验到「痛苦」的感受。因此,心智层面的快乐或痛苦与物质客体无关:满足与否和物体无关,端视感受者而定。
4. 作梦: 个体于清醒状态所做、所想都一一记录在潜意识心灵裡。潜意识心灵所累积的经验对个人日常生活,不管是新事物的认知,或者与已知事物的比较上而言,都有极大的助益。在睡眠的状态中,如果个人的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或干扰,此种骚动将唤起清醒状态时储存于潜意识中的印象。
神经细胞受到干扰的生理塬因如下: 1. 吃得过饱、吃得太晚、便秘或吃了惰性食物,在夜间睡觉时使得胃气上升刺激了神经细胞。 2. 可能因为脑的病变使得神经细胞衰弱,这是一般性的身体衰弱,或者是消化系统不良之故。 3. 由于过度激烈的思想,使得脑部过热(头脑的后面突然发热),这也会刺激神经细胞。 「我们先前所想像或感知的东西,会以没有条理、没有关联的方式重新出现在我们的潜意识心灵裡,这个我们称为梦。」
在意识心灵不作用的状态下,潜意识心灵将接受思想波流而来的印象,把它视为真实的。因此,在清醒的状态下,心灵享受粗钝的事物; 而在梦境中,心灵则享受自身比较精细的客体。 比方说,我们梦到自己在天空飞翔,好像我们真的会飞,这是因为意识心灵不起作用的关係。我们想像自己被鬼追逐,吓得说不出话来。有些人因为这样心臟病发而死。
这种恐惧会产生在当一个人平躺着睡觉时的梦境,然而在梦境中,如果他的手或脚有碰触到地面(即刺激到他的与外在世界联络的器官),那么意识心灵就会开始作用,而梦则会受到干扰。 很显然的这种梦是无足轻重的。不仅这样,梦中的情境也是没有条理,它只是由储藏在脑子不同部分重新出现的东西所组成。 真实的梦 尚有另外一种梦。
超心灵(atima'nasa kos'a)是所有知识的贮藏所。一个沈睡之人的潜意识心灵,有时会出现极其快乐或哀伤的徵兆,它只有无所不知的致因心灵才能见到,他与那个快乐或悲伤有很大的关係。这种梦并不常发生。然而这种梦传达对真实事件的预测。无所不知的致因心灵(亦即无意识心灵),由于意识和潜意识并不稳定,同时无意识心灵它自己也无法有表达的作用,通常无法表现出它的无所不知。
有时意识和潜意识心灵平静之人于沈睡中他的无意识心灵会觉醒,见到过去、现在或未来,并且这些所见的影像笼罩在睡眠者的心中。从无意识心灵源头所产生的巨大波流,震撼着潜意识心灵,它也是一种梦; 这种梦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的起因是无所不知的致因心灵。这种梦我们可以称为超心灵的内视力。 3. 超心灵层次(atima'nasa kos'a) 「超心灵层次」意指「更高的心灵层次」。 这是无意识心灵,即超越时、空、人物等束缚因素并了知过去、现在、未来的全知心灵叁个层次中之第一个层次:
个体的致因心灵与宇宙的致因心灵并非分离的。如果个体心灵之粗钝及精细的部分,藉着灵修或其他方式停止作用,则个体心灵的致因部分将无法维持分离的状态; 剩下的只有过去行为的种子将个体小宇宙与大宇宙心灵分开。灵修者以正确的灵修方法将可感受到宇宙中唯有存在着一个致因心灵。 这是富创造性的内观心灵及直觉的层次。由于一般人无法超越躁动不安的低层次心灵,将它提升到更扩展的状态,所以他们的一生多半只用到意识心灵 (粗钝心灵层次) 和潜意识心灵 (精细心灵层次)。
但是综观歷史,我们发现不因意识及潜意识心灵层次而满足者大有人在,像中古的炼金术士等。由于他们使用充满符号的语文,长期间以来人们以为他们的目标是要把一般的贱金属转变成贵金属的黄金。事实上,他们致力于将粗钝心灵转变成精细心灵。炼金术士使用「火」转化低层次的本质,创造出新生的自己。
4. 下意识心灵层次(vijina'namaya kos'a) 这是无意识心灵叁个层次中之第二个层次。它了知客体世界的所有一切。较低下的心灵层次只能感知片断的微波元素,而在此心灵层次,则可以感知所有的微波元素。它拥有对于过去、现在、未来之完整知识。许多神性的特质就在此一心灵层次展现:慈悲(krpa')、温和(mrduta')、耐心(dhaerya)、沈着(susthir)、不执着(vaera'gya)、稳健(dhrti)、成功(sampat)、欣喜(ha'sya)、灵性的喜悦(roma'inca)、谦恭(vinaya)、禅定(dhya'na)、庄严(ga'mbhirya)、热心(udyama)、冷静(aks'obha)、宽大(aoda'rya) 以及专一 (eka'grata')。
下意识心灵层次具有二种主要的作用:分别明辨(viveka) 和不执着(vaera'gya)。 「分别明辨」意指知道何者为永恆何者非永恆,它能够分辨绝对意识和无常物质世界的不同。它知道既然我们终有一朝将死亡,任何对此物质世界的执着最后都只会带来痛苦和失望。
具有此一分别明辨力的人非常稀少,巴巴曾经问众人:「这个世界最不可思议之事为何?」结果没有人答得出来,于是巴巴引用摩诃婆罗多的着作说道:「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事,是抬棺之人每天抬这么多具尸体到火葬场火化,他们竟从未想过有一天死亡会降临到他们身上。」 当内在的「分别明辨」(viveka)被唤醒时,一个人方可达到「不执着」(vaera'gya)的境界。某些灵性修持者把「不执着」解释成「离尘弃俗」,企图逃避世俗的事物。
他们克制肉体的慾望以断绝身体对短暂的感官逸乐之追求,试图对本能的慾望,如「饮食」、「睡眠」和「性」等产生厌离心,逃到远离世俗生活诱惑的丛林山中隐居起来。巴巴说过:「这不是一个完美的方法。」真正的「不执着」不会採取负面的手段,因为它是对至上之爱的积极态度,是见到宇宙意识隐身于所有无常变化的形相中。「不要把有限和表象的事物看成是有限和表象的,而应将它们视为无限至上之有限表达。
对无限至上之爱将融合为一此乃称为真正的「不执着」。「不执着」并非意谓厌离、弃绝自己的妻儿家庭跑到喜马拉雅山隐居起来。 5. 致因心灵层次(hiran'amaya kos'a) 「致因心灵层次」意指「金黄色的层次」 心灵最高的层次是灿烂的金黄色光辉。「我觉」在此层次中是潜伏的,个体自性的觉醒呈未显现状态。在此只有对至上本体的强烈吸引。
将个体与宇宙意识分开的只是一层薄薄的遮障,只想要与至上合一,唯有神性的合一方能解除此渴望。 罗摩克里斯那的弟子问他:「我要如何才能了悟至上?」罗摩克里斯那回答:「我等一会儿告诉你。」那天下午他们大家都去河边沐浴,罗摩克里斯那冷不防地抓起弟子的头就往水裡压,只见那弟子拼命挣扎要抬头呼吸,心裡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我要吸气」! 最后罗摩把手放鬆,他连忙跳起来呼吸,气喘嘘嘘! 很不谅解地对罗摩克里斯那抱怨道:「古鲁! 您为什么这样作弄我呢! 我差一点就淹死了!」罗摩克里斯那平静地对他说:「如果你对至上的渴望,能像刚才渴望空气一样,那么了悟就离你不远了。」
心灵最精细的表达在致因心灵裡,它是我觉 (mahattattva) 最初表发之处。以宇宙的胸怀安住于这个心灵的层次,即是「有余依叁摩地」(savikalpa sama'dhi)。摆脱了因果业力之后,致因心灵融入于不俱属性的至上意识,则称为「无余依叁摩地」(nirvikalpa sama'dhi)。 超越心灵的灵魂(A'tman) 所有这些层次的精髓,存在之核心,就是灵魂,它是超越二元相对的纯粹意识,凌驾于所有的变化、快乐和痛苦之上,是绝对宁静和喜悦的境界。
一个实体和另一个实体只有在心智层面才有分别,一旦当他提升到更高、更扩展的心灵层次时,他会产生全面性的宇宙一体感,而当他到达灵魂之境时,所有的一切就真的融合为一体了。心灵可比作海洋上的波流:波峰之最顶点就是我们这个物质肉身,广阔的海面是较高的心灵层次,而在波流之下平静无波的大海,则是所有一切的精髓,即纯粹的灵魂。
如您需要内容填充,我们有庞大的瑜伽资料库以及专业的运营人员支持。 如您需要网站友链,请提供您的网站名称和网址。 如您需要公众平台转载,请提供您的账号开白名单,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有瑜伽、健康、生活等相关新闻稿需要分发,亦可联系。 如有更多媒体合作,均可添加 小喜悦 (17791657156) 微信沟通。 加微信,备注合作类型。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网络,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喜马拉雅瑜伽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本文链接:https://yogatrainingcollege.com/yogasystemphilosophy/26.html 转载需授权!